11月25日,由濱州傳媒集團融媒體中心、北鎮街道辦事處和山東壹衣不舍公益運營中心聯合發起的“2020壹衣不舍冬季送溫暖”活動正式啟幕。第一站來到北鎮街道辦事處雷孟賈社區,將米、面、食用油及過冬衣服等生活物資送到了7個困難家庭當中。
“壹衣不舍”冬季送溫暖活動從2017年開始已經持續了4年的時間。該活動幫助5名退伍軍人創業、3名殘疾人就業,在9個地級市開展了捐贈活動,連續4年出資8.4萬元資助了貧困家庭學生35人,出資27616元幫助4人治療疾病,解決了6000余名貧困老人吃飯穿衣難問題,累計資助金額達54.44萬余元,贏得了市民的廣泛贊譽和各級政府的充分肯定。
那么,山東壹衣不舍公益運營中心到底是一家什么的機構?市民捐獻的衣服都去了哪里?該公益活動是怎樣維持運作的呢?本期,記者帶你了解一下何為公益化運營的舊衣回收。
捐贈衣物來自于哪里
記者了解到,山東壹衣不舍運營中心投巨資在濟南、濱州、臨沂、淄博、濰坊、東營、德州、濟寧、煙臺、威海等地的居民小區內鋪設了大量的舊衣回收箱。舊衣回收箱分布在各地經濟較為富裕的居民小區,這樣不但保證了舊衣服的數量,也能提高捐贈衣服的質量。
此舉保障了舊衣服的來源,也為市民的愛心捐贈提供了平臺。工作人員定期將各地回收箱里的舊衣物,統一收集運送到運營中心。
舊衣服經過了怎樣的處理
舊衣服進入廠區,首先要被分類。成色較好的就會在流水線上被選出,留作捐贈之用。其余品相較差的則被粉碎,為下一步的循環利用做準備。
被選出的舊衣服經過水洗、甩干、烘干、消毒、整形等必要流程,被分類包裝,分為鞋帽、男士、女士、兒童、老年、冬裝、夏裝等等。包裝完畢,運營中心根據用途建立電子檔案,以備捐贈。
而其余舊衣服被粉碎分解后,用于制作工業無紡布。所得的收入,用于維持整個項目的運營。
咱們的愛心去了哪里?
據悉,“壹衣不舍”項目,不但回收的地域寬泛,捐贈的范圍也不受限制。捐贈的對象范圍包括扶貧、濟困、助軍、助學、助殘等。
項目負責人介紹,“我們的捐贈活動要常搞常新,要持續地搞下去。下一步要為受贈對象建立電子檔案,根據其身高、體重等特征,定時、定量、定型號的配送,以做到精準、到位?!?/p>
為保證將舊衣服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,“壹衣不舍”所搞的全部贈送活動均由地方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發起,并全程接受監督。
如何能保證公益活動長期運行
記者了解到,在捐贈衣物中,除去整潔的衣物可用于捐贈外,還有相當一部分被褥床單及衣物破舊不堪,“這部分破舊衣物已無法再次利用,埋到地下污染土壤和水源,燃燒處理污染空氣,我們采用粉碎分解的方式,制成纖維,再加工成工業無紡布。應用于路政和運輸行業,真正做到了廢物利用。這之間產生的效益,用于維持整個項目的長期運行,盈余部分將進行再次捐贈”,項目負責人劉經理說:“壹衣不舍項目中心采用了公益與商業化相結合的運作模式,這種形式從根本上解決了公益性與商業化的矛盾,從而做到可持續性發展,這種新的運行模式,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”。
曾獲得2012年中宣部、中央文明辦“中國好人”,累計捐贈款項已超過800萬元的亓氏醬香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亓飛說:“壹衣不舍項目成立之初就參與了市場調研,這個項目能否健康運作,關鍵看三點:一是舊衣物存量有多大,能否支撐項目運轉;二是衣物能否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;三是能否長期堅持下去?!?/p>
“通過幾年的運營,事實說明這種新形式是可行的,做善事首先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,不能讓一件衣服流向銷售市場,壹衣不舍的組織者們做到了,我感動很欣慰。實踐證明,這種運作模式適合當前形式的發展?,F在,濟南、淄博、濱州、萊蕪、臨沂等省會城市圈已經實現了網點的全覆蓋,保證了充足的衣服來源和捐贈群體?!?。